我对发烧及HIFI的理解

1、所谓HIFI是充分利用器材双声道再现音乐会或者录音现场的真实听觉效果。

2、所谓HIFI音响就是能够体现这种效果、这种追求、这种精神的器材。

3、音响发烧,通俗的讲,音响发烧就是玩HIFI。按照目前音响发烧约定俗成的表达,发烧即“对音乐内涵、录音质量和Hi-Fi重放设备近乎苛刻追求” 的过程。

4、音响发烧友就是通过HIFI器材执着追求这种真实听觉效果的热衷者。

由于家庭影院也就是AV系统存在诸多的失真(包括无法避免的和人为刻意加入的),因此不符合HIFI“简洁至上”和“原汁原味”精神,不属于HIFI发烧的范畴。

6-121116130505-50.jpg

  计算机的音响和耳机,如今计算机音响的利润空间很大,高档耳机更是如此,音响商瞄准了这一块,通过各种努力希望能够满足对音响效果没有太大太苛刻追求的朋友们,事实上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漫步者之类的音箱和森海塞尔耳机就是这样。但是计算机音箱和耳机由于箱体空间、喇叭单元口径、功率储备、音源的前置放大质量、以及听音空间和环境的限制,目前还不可能达到HIFI的基本要求,也不可能达到家庭影院的一般效果,因此计算机音响就目前形势来说,还代替不了HIFI和家庭影院。  

  而耳机完全排除了对音乐参与感受,除耳朵之外的身体骨骼部分的感受,这是耳机的的**弱点,听众对音乐的感受除了耳朵,其实还包括了肌肉骨骼和胸部腹部的感受,尤其是低频部分,甚至可以延伸到次声频段。不少音乐中含有丰富的低频(80-150HZ)、极低频(20-80HZ)、次声频(20HZ以下),这个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虽然人们的耳朵一般只可以听到声波频段,但是由于身体骨骼部分参与感受,尤其是某些号称考音响低频表现力的所谓发烧碟(如《一意孤行》、《悲情城市》、《阿姐鼓》、《天唱》和《天问》等等,再如《真实谎言》中的核爆炸声音,和《壮志凌云》中飞机的起飞声音等等),我们才能感到这种音乐的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极其震撼的效果。 

  一段音乐由很多单乐器共同演奏,各种乐器构成的响度范围非常宽,频率也很宽,在现场比如音乐会,我们仔细聆听,可以一一听出,原因就是再大的声压和再细微的声压,我们的耳朵的高灵敏度都可以分辨,HIFI器材就有能力再现这种很宏大很复杂也很细微的听觉场景。反过来计算机音响可以吗?上文说过,计算机音箱由于箱体空间、喇叭单元口径、功率储备、音源的前置放大质量、以及听音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势必在空间解析力,声压范围、空间音像定位,低频再现(包括爆棚)等诸多技术指标上处于无可奈何的状况。无法给你提供那么宏大那么复杂那么细微那么准确的音乐效果和音乐形象。刻薄一点说,计算机音响只能给听众提供缺胳膊少腿、没细节可品、没音像定位、毫无风格可言、在爆棚时严重失真的粗泛的单调的音乐。在这一点上,家庭影院比计算机音响强多了。

  2小总是保持一种对音乐大师们和高雅音乐的敬畏和虔诚,在听HIFI之前,必先净手、焚香、熄灯、关机、静神端坐,心不旁顾,眼不旁视,认真的聆听音乐的每一个我能感到的细节和变化,**可能的领会音乐的内涵和外延,达到与大师们在心灵上的沟通和交融。从不用计算机音箱或者是耳机来听这类**发烧音乐,以免破坏了这种效果。某些发烧天碟,在HIFI和计算机音响上重放,简直是云泥之别,风马牛不相及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来说,2小认为,用计算机音响来重放这类发烧天碟,是对天籁之声的亵渎和糟蹋。 

  真正的HIFI器材比家庭影院AV器材相比,在价格上要贵的多。

  现阶段很多人都说自己是发烧友,尤其是中学生大学生,他们喜欢音乐,不太讲究技术指标和质量,走到哪里都在听MP3,并随之感动和扭动,他们满足于他们的计算机音响,满足于他们的几十元百把元一副的耳机,我不认为他们不是发烧友,只是由于硬件和环境的缺乏,如果有这些条件的支持,他们也会对硬件的追求如痴如醉,我把他们归纳于精神发烧友,不知道是否合理?

  发烧是一种心态,更是一个过程。发烧虽然不是唯钱是问,但是真正的发烧确实需要银子支持的。

Redocn_2011120210415807.jpg

看大家讨论的这么热闹,作为一个二十多年的老音响爱好者(还不敢称“发烧友”),我也说两句。就两句(只针对“器材发烧”)。

  1、发烧是相对的。拥有一套10万元的器材算不算发烧?30万呢?50万呢?如果他是一个拥有千万身家的人,我看也只是一般烧吧!同样,100元的耳机、200元的mp3、500元的CD就算不上发烧了?对一个每月600元生活费的穷学生来说,我看已经烧的可以了。不知大家在网上看没看过一条新闻,一个打工者在出租房里用塑料桶自己组建的一套音响设备,每天回来后必听几个小时的音乐(应该不是古典音乐吧),你说这位老兄算不算发烧呢?

  2、HiFi也是相对的。非常赞同大星期五的观点。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音响器材,包括CD、mp3、MD、甚至VCD和电脑音响,它们的电声指标,比较当年的收录机、随身听不知要好多少倍。如果80年代、甚至到90年代初,有个人能拥有一台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带出街的便携CD机的话,你说他该有多发烧吧!


  我觉得38度以上就发烧了。


       听音乐不需要烧HIFI,烧HIFI的目的不在于音乐


阅读14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