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厅到听音室:如何用古典音乐调校HIFI音响系统

Haydn  

“发烧友"这个称呼源自于香港,是香港人对早期的"音响器材爱好者"的称呼。再往前探究,发现音响器材的历史不过百年时间,而西方古典音乐的历史却有两百多年以上,一般而言,1750年J·S·巴赫去世之时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结束、古典主义时期的开始;而1827年乐圣贝多芬的去世则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在这前后不到一百年的岁月中,古典主义风格成为当时艺术的准则以及审美的标尺,所以最早一批的发烧友应该是古典音乐发烧友。这也是很多古典音乐音乐发烧友(同时也是音响发烧友)把能不能完美的还原古典音乐做为一套音响系统**标准的原因。需要说明的的是,这里的还原现场只是考虑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的表现方式相对于古典音乐来讲比较随意松散,不在这里讨论。

去音乐厅了解古典音乐的本来面目

如何实现这一标准,首先就要知道古典音乐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多去听古典音乐的现场演出就成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经常到自己方便去的音乐厅找听感是锻炼所谓“金耳朵”的**方法也是**途径。这一点与hifi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古典音乐演出场所一般是音乐厅,那么就首先谈谈音乐厅,不同的音乐厅虽然声学特点不同,但区别主要是音色,而定位、层次、质感则不会有太多差异,这正是音响调整最重要的。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聆听位置。每个音乐厅都有“皇帝”位,较偏或较高甚至面对指挥的反相位,听到的效果是极为不准确的,易产生误导,不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当然乐团、指挥的水平也是至关重要,因此,若能碰上世界一线乐团的演出,哪怕节衣缩食也要买到好位置的票去聆赏。与其说是锻炼耳朵,其实是记住现场的表现,通过聆听不同编制的现场演出,从而建立正确的听音参考标准。

音响器材对古典音乐现场的还原

其次谈谈家中的音响。真实、自然、鲜活其实都是接近现场表现的描述。按照常规的摆位,两只音箱的连线应该形成台口,乐团在后面展开,结像出音场形态。而少数要求贴墙摆位的系统,结像会突出。层次、定位、乐器质感、形体比例是与器材档次和调整水平相关的,音色则与品牌特点有密切关系。音场的大小由听音环境决定,穿墙破壁是不现实的,能将音场装满听音空间应该已是极限了。

用好的录音作为参考软件

最后谈谈参考软件。LP、CD只是播放方式而已,现场、录音棚也只是录音地点不同,而且后期混音都会有所调整。只要将现场确定为参考标准,那么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调音是无任何帮助。选择3-5张认可度较高的软件是调整音响的正确保证。曲目、唱片公司、录音师、录音地点、乐团、指挥等不尽相同,组合起来广若繁星,而各厂牌试音碟又是个性较强的制作。英、美、日、港唱片评介的角度虽然不同,根据现场曾经听过的曲目,结合个人喜好从中选择唱片,用于调整器材实为明智之举。TAS****《阿诺德的苏格兰舞曲》是毋庸置疑的标准唱片,应为人手一张的参考软件。


有了参考标准,器材搭配、调整,包括发烧友之间的交流就有了统一的方向。区别只在于因系统特点而出现的音色不同以及还原现场的多少而已。可以避免因器材、线材的盲目对比产生误判,进而不停的更换,造成精力、财力的无休止的浪费。回归理性发烧!

作者:爱影音认证作者Haydn 转载须注明作者与出自爱影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影音立场。

阅读26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