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友戏称的有趣发烧碟名——大头仔、发烧三红三教堂

国内发烧友给许多**发烧碟取了个更有意思的本土化名字。这些名字往往生动形象,幽默有趣。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这些发烧碟的喜爱。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有趣的发烧碟。

《大头仔》

原名:Weekend Sound Spectacular
译名:《壮丽的声音》

编辑点评:《大头仔》这是张比较难得的CD,音效偏向阳刚生猛,在一些音色偏冷、分析力不高的组合上播,听到的可能是干、硬、乱的音色,但如果组合档次不低、调整得当的 话,它可以还原出极大极深的音场、波澜壮阔的场面和无与伦比的临场感。第1轨"出埃及记",弦乐组如波浪重叠般扑面而来,管弦组穿透力惊人,合唱组气势磅 礴、生动悲壮,所有这一切,交织出一幅庞大慑人的场景。真的一样的现场演奏与演唱!Decca公司的录音的强项就是那宽阔无比的音场。当时的hi-fi录 音技术以rca的柔润、mercury强烈的质感、Decca宽阔的音场并称3绝,令至今的数码录音也为之汗颜!第二段两支军队行进交火的场面尤为"壮 观" 士官的呐喊 后方军乐队的演奏骑兵来回的急弛(嘴里还叫着english coming!)和枪炮的轰鸣,绝对是纤毫毕现。

《红魔鬼》——发烧三红之一(发烧友传颂的3张“红”字碟)
原名:Mephisto & Co.

编辑点评:美国**的发烧唱片公司RR于1998年出版发行了一张名为《Mephisto & Co.》的唱片,封套标称“RR典范录音”、“美国专业试测**天碟”,“摧人心肺的爆棚力度非笔墨能形容”等广告推广用语。

在此张唱片中,RR公司采用的是他们**开发的HDCD(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鲜明度相容数码处理法)录音系统。与之相媲美的还在于它的音乐,整张唱片选录的全部是表现鬼神的古典音乐,像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圆舞曲》等等都使得这张唱片无论是音响还是音乐,都无愧于发烧的水准。

这张《Mephisto & Co.》在国内被俗称为“红魔鬼”,荟萃了8部由不同作曲家写作的交响乐名曲名作。担任指挥和演奏的是RR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大值英次和明尼苏达管弦乐团。

《红衫仔》——发烧三红之一(发烧友传颂的3张“红”字碟)
原名:Ein Straussfest

《红衫仔1》

《红衫仔2》

编辑点评:1985年,一张封面清一色红上衣人物的《Ein Straussfest》唱片从TELARC的大门横空出世。这张唱片就是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精选(I) ,国内烧友圈戏称“红衫仔”。

1993年,TELARC 公司再接再厉,顺应发烧友的听觉要求,出版发行《Ein Straussfest II》,从而完成了“红衫仔”传奇效应的生命延续。

TELARC公司卖翻天的超人气发烧片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精选(一),里面的圆舞曲不仅好听没商量,特技音响效果之过瘾更是炫到毙。当年谁买了新器材不找来播上两段是不会过门的。音乐中的圆舞曲,轻快华丽,优美流畅,旋转激扬,欢快的旋律中不时出现的烧爆效果,更是出其不意,亦幻亦真,足以令男女老少全体听众齐齐目瞪口呆,不亦乐乎。毫无疑问,这是音响族人手一张的珍藏,不知有多少人被其中的爆炸声、手枪的开火声领入了发烧的大门,是要特别小心对待的喇叭杀手。这张碟子可以带你进入古典音乐的殿堂,欣赏完此碟你就会认为古典音乐真的很美,很好听。刚刚探头进入发烧世界的朋友,都应该来听听。


《红番吉他》——发烧三红之一(发烧友传颂的3张“红”字碟)

原名:LOS INDIOS TABAJARAS


《红番吉他1》

《红番吉他2》

编辑点评:说起这两张吉他演奏者,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唱片封面最上部的LOS INDIOS TABAJARAS是西班牙语,这是一个由一对兄弟组成的艺名。据说兄弟二人在巴西的丛林捡到一把被文明人遗失或者丢弃的东西,经手拨弄之后竟然楚楚动人地流淌出美妙的声音,于是潜藏在这一对印第安兄弟细胞里的音乐素质就被这样一个不期而遇的物件激活了,从此他们迷上了弹拨并自学成才,从而在被音乐和音响发烧友交口称赞的被称作《红番吉他》的几张发烧片里贡献了鲜活的音质和美轮美奂的音响。
**张是RCA的LIVING STEREO系列,1958年,兄弟二人的琴技已经熟稔到可以即兴演奏,美国RCA公司用他们开发的立体声录音技术为他们录制了专辑《SWEET and SAVAGE》,虽然当时并未一炮打红,但是后来RCA又为他们录制了第二张的《ALWAYS IN MY HEART》却使得他们立即进入了排行榜,并以业余人的出色博得美国人的追捧。固然美国人喜新厌旧的恶习使得后来他们的名气下滑,但是RCA的录音技术却无情地征服了吉他的爱好者,当然也包括我作为一个磁带上的吉他爱好人,岂不知这两张的音效不知要好过我那盘卡式磁带几百倍呢。
在音乐的魅力面前,天生其实是一种活性的潜质,只是很多的天生没有机遇,从而与音乐世界擦肩而过,这是多么令人惆怅的痛惜。

《黑教堂》
原名:CANTATE DOMINO
译名:教堂之窗

编辑点评:这一张PROPRIUS最**的发烧录音《黑教堂》,如果世界上有**个发烧录音达到金唱片的销售量,相信多数人会推荐这张《黑教堂》。一张演唱团体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过,演唱的歌曲也不是那种通俗流行的音乐,但能畅销二十年而且历久不衰,实在是唱片史的异数。

但其中一曲「JULSNAG」肯定是史上被发烧友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曲!因为教堂中惊人的空气感、不食人间烟人般的女声及管风琴确实令人不陶醉也难!光听这一首歌由女高音、合唱团及管风琴的演出,如果不受会受感动的话,我敢在这裡保証,不是您耳朵有问题,就是音响有问题。

将音响室的灯光关掉,留一盏小灯,开著冷气(**冷一点,才符合北欧的气候和教堂内的气味),轻轻的深吸一口气,让来自北欧瑞典的奥斯卡经文合唱团开始唱出人类心中最深层的精神层次的洁静与心灵上的感动,您一定可以从这一张CD裡面感受到那种圣洁出尘、讚美上帝的那种纯真的美感。

本张与另一张「Jazz at the pawnshop」是Proprius的经典之作,此张对音响重现的音像、音场的精确程度与空间馀韵....,尚能评估系统之分析力与整合度。这些优良的音响因素,当年录音奇才Bertil Alving竟以一部简单的Revox B77加上两隻麦克风就录出来。在这裡卖一个小关子,某一首歌曲中,如果音响不错的话,可以听到一台重型机车由远而近的声音,是重型机车,不是小绵羊哦。

《黄教堂》

原名:Now the Green Blade Riseth
译名:麦田之歌

编辑点评:在这张专辑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A new way to sing hymns and religious songs。”《黄教堂》是一张纯粹的宗教音乐唱片,而它的内容又正如它封面的题辞一样:用一种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方式来演绎宗教赞美诗和圣歌。专辑中的二十四首歌曲基本为Hymn(赞美诗),它们的形式并不复杂,以合唱为样式,再加上是大众性的宗教歌曲,并未被完全仪式化,因而听起来感觉是明亮而好听的。

《黄教堂》于一九九三年出版发行,从一开始专辑最被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录音,虽然将录音凌驾于音乐之上并不可取,不过由此也可看出此张唱片的录音水平之高。此唱片于一九八一年三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奥斯特哈宁( Osterhaninge) 教堂中录制了其中的**至第二十首歌曲,录音师为伯第勒·阿勒文(Bertil Alving),而后四首歌曲则是瑞典广播公司于一九八三和一九八七年在斯特歌尔摩的乔汉斯(Johannes)教堂录制完成。前二十首曲目在一九八一年首次出版发行;一九九三年,分别在一九八一、八三和八七年录制的共二十四首歌曲以《Now The Green Blade Riseth》为名出版发行。

《Now The Green Blade Riseth》的创作者本·伯格(Bengt Berg,生于1935)和格斯塔夫·斯约克维斯特(Gustaf Sjokvist,生于1943)均毕业于斯特歌尔摩的皇家音乐专科院校,他们都试图在传统的宗教唱诗音乐中找到一个可以与现代观念相融合的表达方式。在此唱片中,他们对乐器的选择是很传统的,我们能听到的就是管风琴、长笛和弦乐。而歌曲的演唱则由斯德哥尔摩大教堂唱诗班,约翰尼斯少年唱诗班完成。
要想感受此张唱片的感染力,我们可以首先来听第二首《When He Comes》,两支长笛让短暂的前奏显得轻快,随后少年们干净的声音在管风琴的伴奏下展开,而大合唱的进入则让整个空间充满了光明的宗教气息。相似的处理出现在第四首歌曲《Thou Whom Shepherds Worshipped》:少年合唱之后的大合唱给人以震撼,就好象静静的溪流之后呈现在眼前波澜起伏的江河。
相比之下,第十三首《I know of a Dark and Gloomy Garden》则显得有些悠缓。开始古旧的管风琴声如在眼前一样通透,而大合唱与长笛之间显出了很好的层次感,其中我们还能感到合唱在教堂空间里的回音。器乐伴奏并不复杂,可却能与合唱形成一种微妙的相互映衬相互感染的作用。
《Now the Green Blade Riseth》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圣咏形式,也为我们打造了一座能让心灵走向平静的桥梁。在其庄严的合唱中,我们感到其对个人生命和信念的尊重,对每一个面对不可知命运而困苦的人的关怀。这张唱片用它圣洁的音乐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即使在孤寂的夜里也能安然入睡。
不同歌曲的伴奏乐器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所用的乐器音色轻盈飘逸,如:长笛、牧童短笛及六弦琴等,其中最重量级的乐器要数管风琴。它并没有令音乐蹒跚不堪,反而增添了圣洁及宏传的气势。
《黄教堂》浑然天成的录音,录音师是Bertil Alving,相信你还记得,他的另一杰作就是脍炙人口的《黑教堂》。在多声轨录音室里,录音时差不多把话筒塞到歌手的嘴里,而《麦田之歌》的录音地点选择在教堂里,采用稍远距离的话筒摆放方式,将歌声与教堂的音响特性完美地融合起来,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Osterhaninge教堂丰富的残响、宏伟高耸、宽阔深远的音场。整个录音浑然天成,歌声、伴奏乐器及环境音响的平衡恰到好处,管风琴的音响虽然不似《黑教堂》般地厚重,但清新轻盈的音响才是《黄教堂》所要表达的意境。如果《黄教堂》落在只会照章行事、不懂得音乐美学的录音师手里,管风琴恐怕会录得像恐龙一般张牙舞爪!

《白教堂》
专辑名称: ANTIPHONE BLUES
译名:《蓝调萨克斯风》


编辑点评:很多“发烧友”都拥有本碟的普通CD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拥有两张普通版CD源碟,因为本碟中的15首乐曲就是从两张瑞典PROPRIUS即“宝碟”公司的普通版CD源碟之录音中精选得来的。

《蓝调萨克斯风》(ANTIPHONE BLUES)可以说是近30年来萨克斯风的**录音之一,由瑞典管风琴家、指挥家古斯塔夫·斯约克维斯特(GUSTAF SJOKVIST)与萨克斯风大师亚恩·多姆洛斯(ARNE DOMNERUS)合作完成。

对爵士乐有所涉猎的朋友大概对亚恩·多姆洛斯这个名字不会特别陌生,这位来自瑞典的萨克斯风大师,最为人知的大概是他率领的五人乐队录制的《当铺爵士》(JAZZ AT THE PAWNSHOP)系列。但是很多发烧乐迷都认为他最出色的一张录音就是这张1975年录制的《蓝调萨克斯风》(ANTIPHONE BLUES),这也是亚恩·多姆洛斯自认为生平**的一张作品,此张专辑只有一把中音萨克斯风加上管风琴,但是这么简单的乐器,却造就了这一张音乐史上的绝世佳作。
此片被认为是最伟大的萨克斯风录音,虽是1975年的录音,但它独有的音色一直以来无出其右。我们可以从这个录音之中,体会到一位大师是如何潇洒地把萨克斯风这个乐器吹的如此出神入化,同时把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古典音乐、黑人灵魂歌曲或者是埃灵顿公爵的曲子在蓝调曲风的衬托之下,将走向各异的两种乐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两张源碟都是在瑞典的大教堂里录音,把萨克管一波三漾、余音不绝的韵致和管风琴雄浑大气、排山倒海般的恢弘音响都很好地再现了出来!15首乐曲来源各异,既有前辈爵士乐大师“公爵”艾灵顿、比利·斯特雷霍恩(BILLY STRAYHORN)、 奥斯卡·彼得森的名作《天堂》(“HEAVEN”)、《周日再来》(“COME SUNDAY”)、《全能的上帝》(“ALMIGHTY GOD”)、《牧羊人》(“THE SHEPHERD”)、《今夜我会安眠》(“TONIGHT I SHALL SLEEP”)和 《赞美自由》(“HYMN TO FREEDOM”),也有维瓦尔第的一段广板和舒曼的作品,还有美国黑人灵歌《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无母的孤儿》(“SOMETIMES I FEEL LIKE A MOTHERLESS CHILD”)、《没人知道我的烦恼》(“NOBODY KNOWS THE TROUBLE I’VE SEEN”)以及瑞典传统赞美诗。两张源碟的制作人都是“宝碟”的当家名师雅各布·博休斯(JACOB BOETHIUS),而作为SACD的本碟则由美国FIM(即“一听钟情”)唱片公司掌门人、被誉为“音响诗人”的马濬先生亲自监制,由保罗·斯图伯宾(PAUL STUBBLEBINE)担任DSD母带重制 (使用SONY的DSD母带系统),在德国压碟。本碟音乐演绎颇见水准,而SACD格式无与伦比的解析力也可说是展露无遗,萨克管的结像力、形体感都妙到毫巅,质感凸显,空气感更是好得无以复加,而大教堂专用管风琴营造出其它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多声部效果、丰富的音色以及无坚不摧的超低频音响,也不由人不肃立静听!
大气雍容的圣乐风韵与用心良苦的人性流露融合得天衣无缝,而超**的音响质素亦使听者真心愉悦——如此美乐天碟,真是不可多得呢!

点击原文查看《甜媚有毒 HIFI女声童丽》

阅读187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